又是一轮文明食堂评建活动,教育主管部门和各高校都相当重视,认为这是提高食堂管理服务水平,增强学生满意度,促进学校和谐稳定、科学发展的良好契机。全省高校后勤同仁在伙专会召唤下于5月22~23日齐聚南京农业大学,共商迎评大计,气氛热烈,就评分标准等具体问题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建议和意见,会议富有成效,十分圆满。但笔者仔细品味,仍觉《标准》对“文明”凸显不够,需加以调整与充实。
一、高校文明食堂的创建
高校文明食堂是指在社会主义办学理念的指导下,学校投入充足的专项经费、专业化的人力资源配置和现代科学管理手段对食堂进行经营管理,在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两方面都达到了规范要求。遵循教育规律、体现公益性质、以服务育人为宗旨的企业文化是高校文明食堂的主要内涵。
1、文明食堂的创建应与标准化食堂建设有所区别。标准化食堂侧重于硬件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即食堂的物质文明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符合国家规范相关的要求,食品原材料的采购、加工流程、安全卫生以及对食品加工人员的聘用等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管理服务规范化标准化,一般应通过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而文明食堂的内涵则更为丰富,她以标准化食堂为基础,特别强调以服务育人为宗旨的内涵建设,员工的满意度、知识型服务、与大学生共建活动等等,以人为本的理念得到全面深入的贯彻。
2、文明食堂创建活动是学校行为,应充分体现公益性特征。学校除对基础设施设备的投入、大中型维修改造、承担校编人员工资外,还能够坚决贯彻执行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根据教育主管部门的意见要求对食堂进行经费补贴、水电气费用减免并建立伙食价格平抑基金,完善食堂价格稳定的长效机制。这些政策措施应有据可查。
3、文明食堂的创建必须全面体现食堂经营的非营利性特征。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以来,众多高校食堂被社会或其他高校餐饮业托管,这些企业根据中标价格向校方缴纳管理费或场地承租费。学校收取的管理(承包)费应当用于补贴贫困生生活、勤工俭学或食堂的文化建设,而不应挪作他用。对于自管食堂,学校实行零租赁外,还应补贴适当的运营费用,承担必要的成本开支,如员工学习培训、办公设备、信息管理等费用,改善办伙条件,提升服务水平。
4、文明食堂的创建应充分体现“服务育人”宗旨,无论是自管食堂还是托管食堂,一切工作都要围绕“育人”展开。高校食堂之所以不同于社会食堂,就在于她的服务对象是一群特殊顾客——在校大学生,他们既是餐厅的消费者,更是学校的在制产品,产品合格与否,出口是否顺畅,每一道工序都很重要。因此,食堂工作是学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环节,高校食堂姓“教”的目的、意义就在于此。就餐环境、窗口形象、饭菜质量与价格、对贫困生的关爱与帮扶、文化活动等等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成长与健康;为营造浓郁的育人氛围,需要有坚强的制度保障,有持续的育人计划、有具体的实施方案、有丰富的育人成果。
5、文明食堂的创建应重视工作研究,特别是宣传与信息工作,以显示文化内涵和软实力。要纠正一种错误观念,即认为文明食堂的创建都是校方行为,只要学校经费投入到位,设施设备配置到位,文明食堂就算创建成功了,片面追求食堂的高档化,忽视了食堂的内涵建设。须知文明食堂的创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与高校办学一样,要形成具有一定特色的历史文化积淀。因此,高校食堂工作不能满足于一日三餐不出事故,要研究政策法规、市场信息、行业信息、学生心理、管理科学、企业文化等等,探求运行和发展规律,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持续改进工作方法,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研究成果。处在信息时代的高校食堂必须时刻关注市场动态,了解全省乃至全国高校同行情况,利用各种网络、媒介开展信息交流,充分汲取外界信息,同时发布自己的相关信息,与人共同分享;利用各种渠道与学生思想沟通、情感交流,及时有效地处理学生意见、投诉,公布相关信息,让学生了解食堂,从而理解食堂,从实践来看,网上交流是最快捷、最有效的方法,值得高校伙食工作者重视。
二、文明食堂标准的制定
1、制定文明食堂标准的原则。(1)立足本省实际的原则。可以参照其他省、地区先进的经验和成功的做法,结合本省高校食堂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易于操作的量化指标。(2)与时俱进的原则。后勤社会化改革以来,高校食堂无论在硬件还是在软件的建设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上一轮文明食堂(先进单位)评分标准已显得落后,必须大加修改并充实提高,使其能够展示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成果。(3)充分考虑地区差别的原则。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发达地区高校食堂的基础设施和管理服务水平远远高于欠发达地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相对较高,在《标准》上应有所体现,以示区别。(4)差额淘汰的原则。对上一轮文明食堂的创建与评比活动进行认真的反思和总结,不能一哄而上,只要上报,都能“评”上文明食堂(先进单位),这样不利于调动学校的积极性,评建的有效性也大打折扣。要保持至少10%~~20%的淘汰率,以维护评建工作的严肃性与检查考核的权威性。
2、制定文明食堂标准的方法。(1)文明食堂标准的制定既不能闭门造车,犯唯心主义错误,也不能生搬硬套,犯教条主义错误。可以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或先行者的做法,实行“拿来主义”,紧密结合本省高校的实际,批判地加以借鉴吸收。因此,充分的调查研究、慎密的评审、反复的论证,从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来认识和制定这个标准,使其具有权威性、前瞻性、实用性和层次性,各高校必须真正下一番苦功夫才能达到,即所谓“跳一跳摘桃子”。(2)调查研究要首先摸清本省高校食堂的实际情况,各高校的特色、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坚持走出去,了解和掌握其他省市地区的先进经验和成功典范,组织行业协会(如伙专会)专题研究、策划,制定方案,交由片(区)分会讨论、审定,使得标准不至于过高而难以实现,也不至于太低而失去现实意义。(3)方法要创新,在广泛调研和充分理解文明食堂内涵的基础上,从形式到内容使《文明食堂标准》富有新意,与现时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相呼应,成为各高校文明食堂创建活动新的努力目标。
3、文明食堂标准的指标体系。上一轮文明食堂标准的主要指标体系为六大项,分别为:基础设施、伙食质量、安全卫生、服务质量、内部管理、文明共建。本次新标准(讨论稿)考虑到近几年来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学生对高校食堂产生许多新的需求,政府和社会对高校食堂提出许多新的期望以及新的法律法规的相继出台等,因应形势变化增加了第七大项(加分项),比较客观地反映了当前高校伙食工作的新态势。笔者认为除对原有项目作适当修改或调整外,至少还应增加两大项,即:领导重视、服务育人与信息工作。领导重视,主要看硬件投入、“老人”的工资成本、水电气费用减免、对食堂的政策性补贴等是否及时到位;服务育人与信息工作,主要看制度、计划、方案、特色、效果等,关键是看成果,要形成一定的量化指标。
三、文明食堂的检查评比
文明食堂创建活动是一个持续漫长的过程,不可一蹴而就,更不是靠一两次检查评比就能实现。但检查评比是推进创建工作的重要手段,方式是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结合,不断提升高校食堂的文化品位和精神内涵,真正体现公益性和教育性,最终达到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目的,各高校必须充分认识和正确对待。在检查评比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关于申报材料。(1)申报材料必须在规定时间内交到指定地方,否则应取消参评资格。(2)抽调专人对所有申报材料进行核查,对不具备参评条件的学校予以剔除。(3)根据材料满足《标准》的程度打分,分层次归类,最终与实际检查结果对照,看其是否一致。
2、 文明查与暗访相结合。文明食堂的创建需要宣传发动、营造声势,调动各方力量参与,但切不可形式主义、功利主义,满足于做表面文章,一切为了应付检查,着眼于对材料的加工、现场的临时突击、师生的事前培训“打招呼”,而不是从发展的视角作长远的努力。因此,在组织对申报单位进行检查评比的过程中,必须增加暗访和随机抽查的份量和次数,检查结果纳入综合考评体系;对检查组进行培训和有限授权,在公开的正规检查结束时,不可当场宣布考评成绩。
3、文明食堂复查。对在检查评比中达到文明食堂创建要求的高校,教育主管部门可授权行业协会在规定时间内组织复查(一般以半年为限),符合条件的应授予相对应(文明食堂或文明食堂先进单位)的称号。
3、检查评比周期。文明食堂的创建是长期的活动,参与面广、影响大,其积极意义是显而易见的,但检查评比不宜太频繁,毕竟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笔者认为,以5年为一周期较为适宜,在有效期内每年进行符合性检查1~2次,以示促进,使创建活动持续有效,文明内涵不断丰富。
总之,高校文明食堂的创建,不仅有利于校园的和谐稳定,有利于高校育人环境的改善和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更有利于高校食堂品位的提升、内涵的加强,对餐饮企业巩固阵地、拓展高校市场将产生广泛而深远的重大影响。文明食堂的检查评比,只要组织充分,方法科学,检查认真规范,一定会受到高校和餐饮企业的欢迎,对于形成区域品牌餐饮企业也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